武則天研究(出版書),全文TXT下載,現代 孟憲實,全本免費下載

時間:2024-07-24 05:42 /免費小説 / 編輯:薛蟠
主人公叫唐高宗,李勣,武則天的小説叫《武則天研究(出版書)》,本小説的作者是孟憲實創作的羣穿、老師、歷史軍事小説,內容主要講述:許多,其中最重大一項是圍繞皇帝管理上下文書,《唐六典》記為:“給事中掌侍奉左右,分判省事。凡百司奏抄,侍中審定,則先讀而署之,以駁正違失。凡制敕宣行,大事則稱揚...

武則天研究(出版書)

作品字數:約38.5萬字

作品年代: 現代

作品狀態: 全本

《武則天研究(出版書)》在線閲讀

《武則天研究(出版書)》好看章節

許多,其中最重大一項是圍繞皇帝管理上下文書,《唐六典》記為:“給事中掌侍奉左右,分判省事。凡百司奏抄,侍中審定,則先讀而署之,以駁正違失。凡制敕宣行,大事則稱揚德澤,褒美功業,覆奏而請施行;小事則署而頒之。”①因為弘文館名屬門下省,而弘文館的圖書繕寫、校對等也是給事中“課而察焉”。弘文館學士無員額,“掌詳正圖籍,授生徒。凡朝廷有制度沿革,禮儀重,得參議焉”②。上官儀的弘文館學士,可能是在擔任給事中時期兼任的,對於他而言,不過是去掉一個“直”字而已,應該是到渠成的事。

從《墓誌》文字看,在給事中官職之,又出現了一個“太子洗馬”之職。太子洗馬是東宮司經局的官,品階從五品下。“洗馬掌經、史、子、集四庫圖書刊緝之事,立正本、副本,貯本以備供。凡天下之圖書上於東宮者,皆受而藏之”③。這相當於東宮圖書館館。問題是,如果上官儀已經為官給事中(正五品上),怎麼可能回任低兩階的太子洗馬呢?文中既沒有使用“行”字,又沒有使用“兼”字,而這個太子洗馬是一個單獨職任。如果從官品的銜接上看,太子洗馬之適的官職是起居郎。如果這個推斷有可能,那麼上官儀應該是在任東宮官,即太子洗馬之出任給事中的。《墓誌》書寫或許發生了所任谦朔職務錯置的情況。

在麟德元年(664)的廢風波中,上官儀之所以被羅織為與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① 《唐六典》卷八,第244頁。有關給事中的研究,參見葉煒《隋與唐期的門下省》第四節《唐期門下省的樞紐地位》,吳宗國主編:《盛唐政治制度研究》,上海:上海辭書出版社,2003年,第131—145頁。

② 《唐六典》卷八,第255頁。

③ 《唐六典》卷二六,第666頁。

王伏勝、李忠等“通謀”,是因為上官儀曾經任職於李忠的陳王府為諮議參軍,而諮議參軍官品是正五品上①。李忠字正本,是高宗的子,“貞觀二十年,封為陳王”,永徽三年(652)被立為太子②。上官儀只在陳王府有過任職,肯定沒有在李忠的東宮裏任職,否則就不會用陳王府官職來羅織,因為利用太子府官職羅織更有説扶俐。那麼,上官儀在永徽三年(652)之,應該已經離開陳王府,專任中央官員,最大的可能是給事中。但是,兩《唐書》的《上官儀本傳》都明確寫作“高宗嗣位,遷秘書少監”,所以,上官儀在陳王府任職時間應該十分短暫,並且只能是貞觀末期,因為此他又先出任了給事中和中書舍人兩個職務。除非有另外一種可能,那就是給事中兼任陳王府諮議。

給事中之,上官儀又出任中書舍人。中書舍人與給事中同官階,可看作是平級調,因為中書省涉及更多機密,或許可以認為更為重要。這是唐太宗在世時期的任職。高宗即位,上官儀調任秘書省,擔任少監之職,成為秘書監的副官。“秘書監之職,掌邦國經籍圖書之事”,“少監為之貳焉”。秘書省少監“龍朔二年(662)改為蘭台侍郎,咸亨元年(670)復舊。”③從上官儀曾經擔任秘書郎、東宮太子洗馬職位來看,再任秘書省,在專業上有承襲關係。秘書少監,品階是從四品上,職位又有提升。

龍朔二年(662)五月,上官儀的工作再次獲得升遷,他從秘書少監晉升為中書侍郎。中書侍郎是中書省的副官,龍朔二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① 《唐六典》卷二九,第729頁。關於上官儀擔任陳王府諮議之職,參見《冊府元》卷九三三《總錄部•誣構》二,第10806頁。

② 《舊唐書》卷八六,第2824頁。

③ 《唐六典》卷一〇,第296、297頁。

年(662)改中書省為西台,中書令為右相,中書侍郎改稱西台侍郎。“中書侍郎掌貳令之職,凡邦國之庶務,朝廷之大政,皆參議焉”①。《墓誌》文字為“行中書侍郎”,應該是更準確的一種表達方式。此時上官儀的文散官是銀青光祿大夫,品階為“從三品”,中書侍郎是“正四品上”,這符“階高而擬卑則曰行”的原則②。相對而言,上官儀在秘書少監的職位上任職時間最,如果從永徽元年(650)算起,到龍朔二年(662),竟然達12年之久。

據《冊府元》的記載,上官儀等人的這次提升直接來自唐高宗。其文如下:

高宗龍朔二年五月丙申,大司憲竇德玄為司元太常伯,左肅機源直心為奉常正卿,劉祥正授司刑太常伯、守司宰正卿,駙馬都尉薛瓘為司宗正卿,司刑少常伯侯善業為守詳刑正卿,蘭台侍郎、弘文館學士上官儀為西台侍郎,檢校左相許圉師為左相,司列少常伯郝處俊為太子左中護,左中護賀蘭西之為左侍郎、弘文館學士。德玄等所授官,並帝自注定。既而謂李勣等曰:“朕所授未知允當以否?選賢任能,雖帝王之所務,然臣下之各乃誠,舉不失選,疇諮僉議,必盡是心。上下情通,何憂不理!但為永徽以來,頗聞朋懲艾,此事實亦生疑。今不共公等商量,則自注定,自覺專固,以為愧也。”勣等引咎拜謝。及許圉師等入謝,帝謂曰:“構大廈者,必籍羣材;理天下者,必資良佐。比來食祿之官,多不稱職,或遞相朋附,或忘公徇私。庶政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① 《唐六典》卷九,第275頁。

② 《唐六典》卷二“吏部尚書、侍郎”條,第28頁。

未康,或由於此。我所以就中揀擇,注此官。各宜用心,勿踵弊,無令人嗤失鑑也。”①

史書記載很明確,這些官員的此次提升,都是皇帝自“註定”,並沒有跟其他大臣商量,而在高宗看來,這有利於避免以出現過的朋問題。這些被高宗新提拔的官員,自然是高宗欣賞並寄予厚望的。

上官儀閏五月成為中書侍郎,十月即被任命為宰相。對此,史書記載清晰,《舊唐書•高宗本紀》:龍朔二年(662)十月“庚戌,西台侍郎上官儀同東西台三品”。《新唐書》《資治通鑑》所記並無差異②。本傳的文字是“龍朔二年,加銀青光祿大夫、西台侍郎、同東西台三品,兼弘文館學士如故”。看來,這是把上官儀升任中書侍郎與宰相放在一起記述了,而加“銀青光祿大夫”應是五月事。不過,不出半年,上官儀就高升為宰相,除了個人因素外,唐高宗的器重顯而易見。此時,距離高宗即位12年,如果高宗的全面掌權從擊敗孫無忌算起,那麼也不過7年。上官儀的政治成應該説還是很迅速的。這其中,最為關鍵的因素是與高宗的關係穩固。畢竟,從晉王府以來,作為高宗的舊臣,上官儀是高宗班底中的故舊,在政治中,人唯舊的傳統是最本的組織保證。

然而,上官儀的宰相之任時間並不久,兩年就發生了廢風波。武則天的皇地位沒有搖,但上官儀必須為此付出代價。無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① 《冊府元》卷六九《帝王部•審官》,第735頁。

② 《舊唐書》卷四《高宗本紀》上,第83頁。《新唐書•高宗本紀》同,北京:中華書局,1975年,第62頁。《資治通鑑》卷二〇一記載亦同,皆為十月庚戌,北京:中華書局,1957年,第6331頁。

論是上官儀的自然生命還是政治生命,都就此畫出了句號。以歷官為基本線索,清理上官儀的政治經歷,對於重新理解上官儀的歷史形象,顯然是有意義的。

現在,我們整理一下上官儀的所有歷官情況。貞觀之初,因為受到揚州都督楊仁恭的重視,最初的任官可能在揚州都督府。之士及第。銓選首任官是晉王府參軍事(正八品上),來晉升為東閣祭酒(從七品上)。應該在李治立為太子之,上官儀出任秘書郎(從六品上),貞觀二十年(646)因為參與撰修《晉書》,轉為起居郎(從六品上)。之再次回到李治邊,成為東宮的太子洗馬(從五品下)。然出任李忠陳王府的諮議參軍(正五品上),再回門下省出任給事中(正五品上),或者給事中兼任諮議參軍。大約此時,改弘文館直學士為學士,來又出任中書舍人(正五品上)一職。高宗即位,出任秘書少監(從四品上)。龍朔二年(662)閏五月,晉升為中書侍郎(正四品上),十月同中書門下三品,成為宰相。

第二節 上官儀與“廢王立武”

傳世文獻中,在永徽六年(655)的廢王立武事件中,上官儀到底扮演了什麼角並不清楚,但是他在麟德元年(664)的廢風波中卻成了關鍵人物。大概正因為如此,陳寅恪先生在研究廢王立武事件的時候,已經把上官儀歸類於武則天的反對派,而理由正是上官儀的關隴出。陳先生寫

高宗將立武曌為皇時,所與決策之四大臣中,孫無忌、于志寧、褚遂良三人屬於關隴集團,故為反對派,徐世勣一人則為山東地域之代表,故為贊成派,至韓瑗、來濟、上官儀等之為反對派者,亦由屬於關隴集團之故,一考諸人出籍貫即可證明,不待詳論也。①

而兩《唐書》上官儀傳確實都記載上官儀是“本陝州陝人也”。新出《上官婉兒墓誌》記錄上官氏的籍貫為“婕妤姓上官,隴西上邽人也”。這與《上官儀傳》所著陝州有所不同,對此李明、耿慶剛先生已經解釋,據《元和姓篡》這種寫法並無不妥②。而仇鹿鳴也有入研究③。傳世文獻有關上官儀家世的記載並不多,只有一句“弘,為隋江都宮副監,大業末,為陳稜所殺”。而《上官婉兒墓誌》對於其曾祖卻多有筆墨:“曾祖弘,隨藤王府記室參軍、襄州總管府屬、華州史、會稽郡贊持、尚書比部郎中,與榖城公萬緒平江南,授通議大夫。”這比《上官儀傳》中的記載更豐富。

但是,上官儀的關隴籍貫,真的會影響他在廢王立武重大事件中的立場嗎?廢王立武事件是高宗朝的大事,有政治分嶺的意義。事件從永徽五年(654)開始醖釀,以《通鑑》所載高宗年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①陳寅恪:《記唐代之李武韋楊婚姻集團》,初刊《歷史研究》1954年第1期,收入氏著《金明館叢稿初編》,北京:生活•讀書•新知三聯書店,2009年,第276頁。

②李明、耿慶剛:《〈唐昭容上官氏墓誌〉箋解——兼談唐昭容上官氏墓相關問題》,第89頁。

③參看引仇鹿鳴《碑傳與史傳:上官婉兒的形象》第二節《家世與平生》,第157—168頁。

底幸孫無忌宅為標誌。六年(655)爆發,以七月李義府公開其事,雙方陣營壘森嚴為標誌。結局是高宗一派勝利,褚遂良貶出,以武則天在十月成為皇為標誌。但事件並未就此結束,結束應以孫無忌之為標誌,已經是顯慶四年(659)七月。然而,廢王立武的政治影響並非戛然而止,持續影依然若隱若現。直到龍朔二年(662),唐高宗還在説“永徽以來,頗聞朋懲艾,此事實亦生疑”。高宗這裏所説的永徽朋,自然是指孫無忌一派。永徽二年(651)閏九月,曾經發生了這樣一幕,《冊府元》的記載如下:

孫無忌,永徽初以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。高宗嘗謂公卿曰:“朕開獻書之路,曾有意見可錄,將擢用之。比者上疏雖多,而遂無可採者。”無忌對曰:“陛下即位,政化流行,條式律令,固無遺闕。言事者率其鄙見,妄希僥倖。至於裨俗益,理當無足可取。然須開此路,猶冀時有讜言。如或杜絕,恐下情不達。”帝又聞所在官司猶自多有顏面。無忌曰:“顏面阿私,自古不免。然聖化所漸,人皆向公。至於肆情曲法,實謂必無此事。小小收取人情,恐陛下尚亦不免,況臣不私其戚,豈敢頓言絕無?”①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① 《冊府元》卷三二〇《宰輔部•識量》,第3623頁。《通鑑》卷一九九永徽二年(651)閏“九月,上謂宰相曰:‘聞所在官司,行事猶互觀顏面,多不盡公。’孫無忌對曰:‘此豈敢言無;然肆情曲法,實亦不敢。至於小小收取人情,恐陛下尚不能免。’無忌以元舅輔政,凡有所言,上無不嘉納”。最一句是司馬光加的,似乎司馬光不希望看出君臣之間的分歧。

當時唐高宗就關心朝廷的朋問題,只是使用了“多有顏面”這樣的緩和字眼與孫無忌談及。顯然這不是空來風。但是,他遭遇了孫無忌的釘子,雙方完全沒有共識。而時至龍朔二年(662),高宗還念念不忘永徽朋,並且獨自任官以預防朋之事,證明廢王立武事件的記憶,高宗並未淡忘。

與此同時,我們看到,上官儀與高宗的關係卻維持在相當密切的程度上。上官儀是高宗信任的人,經常出現在皇帝的邊。《冊府元》的一條記載,證明上官儀應該是擔任侍講之任。其文曰:“上官儀為弘文館學士。顯慶五年六月,高宗御齊聖殿,引儀及呂才、直學士李玄植、士張惠元、李榮、黃玄歸及名僧等於御講論,命李玄植登講座發《易》題,呂才、李榮等,以次問難,敷揚經義,移時乃罷。”①文獻所表是顯慶五年(660),但上官儀可能在此之已經擔任這樣的工作。據《唐會要》的記載,上官儀會時常出現在最重要的場,而相伴出現的就是朝廷的最高統治層。其文如下:

龍朔元年三月一,上召李勣、李義府、任雅相、許敬宗、許圉師、張延師、蘇定方、阿史那忠、于闐王伏闍、上官儀等,宴於城門,觀屯營新之舞,名之曰《一戎大定樂》。其時鱼镇徵遼東,以象用武之。②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① 《冊府元》卷五九九《學校部•侍講》,第6912頁。

② 《唐會要》卷三三《諸樂》,第718頁。此內容亦見《冊府元》卷五六九《掌禮部•作樂》五,第6540頁。《舊唐書》卷二八《音樂志》一記此事為永徽六年(655),有誤。

君臣同樂的宴飲觀舞,這種活有一定的儀式,但參與者都是朝廷重要人物,明顯是最高權核心所在。李勣位三公,不管是皇帝的信任還是貢獻,排位第一理所當然。李義府、任雅相、許敬宗、許圉師皆為當時宰相。張延師、蘇定方、阿史那忠是將軍。蘇定方剛剛平定百濟凱旋,此事不久,蘇定方、任雅相又受命出征高句麗。張延師雖然不那麼知名,但也是高宗信任的將軍。《唐會要》曾有這樣的記載:

高宗顯慶五年三月己酉,講武於幷州城西。帝御龍飛閣,引羣臣臨觀之。左衞大將軍張延師為左軍,左右及驍武六衞、左羽林騎士屬焉。左武候大將軍梁建方為右軍,領威武候等六衞、右羽林騎士屬焉。一鼓而誓眾,再鼓而整列,三鼓而尉谦。左為曲直圓鋭之陣,右為方鋭直圓之陣,三而五,步退而騎,五而各復其位。許敬宗奏曰:“延師整而堅,建方敢而鋭,皆良將也。”李勣曰:“甲冑精新,將士齊,觀之者猶震恐,況當其事乎?”帝曰:“講閲者,安不忘危之也。梁朝冠甚盛,人物亦多,侯景以數千渡江,一朝瓦解。武不可黷,兵不可棄,此之謂也。”①

(40 / 84)
武則天研究(出版書)

武則天研究(出版書)

作者:孟憲實 類型:免費小説 完結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